地点
人物库 唐朝
敬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
敬括子。
代宗大历二年进士第
德宗时,为御史,坐事贬高州电白
宪宗元和五年,为荆南节度判官
官至建州刺史
开元时监察御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应物中唐 737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791?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韦待价曾孙。
初以三卫郎玄宗,后折节读书,肃宗时太学
代宗永泰中,为洛阳丞,迁京兆府功曹
德宗建中二年,累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寻改江州刺史,追赴阙,迁左司郎中
贞元初,复出为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后罢居苏州永定寺,斋心屏除人事。
工诗,与顾况刘长卿等相酬唱。
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或与陶渊明合称“陶韦”。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792?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排行十九
曾任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又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人称韦江州韦苏州
出身关中望族,玄宗天宝十载(751)以门资恩荫入宫为三卫郎,颇任侠负气。
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进长安,失职流落。
肃宗乾元元年(758)太学,折节读书。
代宗广德元年(763)洛阳丞,刚直为政,鞭笞军骑,见讼于居守永泰二年(766)罢任。
曾东游淮海,经淮阴宝应等地,抵广陵
大历九年(774)京兆府功曹
不久,摄高陵宰、转鄠县
十四年栎阳,即因疾辞归,居沣水北岸善福寺,又称西斋,曾编成《沣上西斋吟稿》数卷(见王钦臣韦苏州集序》)。
德宗建中二年(781)任尚书比部员外郎
四年出为滁州刺史,旋即罢任,闲居滁州西涧
贞元元年(785)江州刺史
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次年出为苏州刺史
六年罢任,寓居苏州城永定寺
约于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
一说文宗大和(827—835)中,尚以太仆少卿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见沈作哲《补韦刺史传》),叶梦得钱大昕、余嘉锡等已辨其非。
生平见宋王钦臣韦苏州集序》、姚宽《西溪丛语》卷下、沈作哲《补韦刺史传》。
近人万曼有《韦应物传》、孙望有《韦应物事迹考略》、傅璇琮有《韦应物系年考證》。
韦应物秉性高洁,其诗淡远清瑟,人比之陶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韦诗“源出于陶而镕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长于五言,“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体”(白居易《与元九书》)。
其“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同上),刘熙载亦云:“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
”(《艺概·诗概》)《全唐诗》存诗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
通行之诗集有四部丛刊本《韦刺史诗集》10卷附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韦苏州校正拾遗》1卷(清卢文弨编校)。
注本有陶敏、王友胜《韦应物集校注》。
唐诗汇评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天宝末,为玄宗三卫近侍,时年十五,颇任侠负气。
后入太学,折节读书。
广德中,任洛阳丞,被讼,弃官闲居。
大历中,任京兆府功曹,摄高陵令,又历鄠县栎阳二令。
建中中,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贞元元年,转江州刺史
三年,入为左司郎中,出守苏州,卒。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韦苏州
应物工诗,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有《韦应物诗集》十卷。
北宋王钦臣重加校定编次,仍为十卷,题《韦苏州》,行于世。
全唐诗》编其诗为十卷。
词学图录
韦应物(737-约791) 京兆长安人
少年时以三卫郎玄宗,豪横放浪。
安史乱起,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后中进士,为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韦左司韦苏州
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东坡有"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之句。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2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 《韦苏州》。
散文存一篇。
词存四首,见《尊前集》。
全唐诗补逸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
开元二十五年
少以三卫郎明皇
乾元间太学生,始折节读书。
永泰中洛阳丞。
大历间历仕京兆府功曹参军
十四年,自鄠县制除栎阳,以疾辞不就。
建中中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江州
追赴阙,改左司郎中
复出为苏州刺史
约卒于贞元九年
其诗閒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
补诗一首。
应物
京兆长安人
少以三卫郎事元宗。
永泰中京兆功曹
洛阳丞。
大历中
建中三年比部员外郎
出为滁州刺史
江州
左司郎中
后出为苏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李肇《国史补》
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至焚番扫地而坐。
其为诗驰骤建安以还,各得其风韵。
白居易《与元九书》
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
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李、杜之后,诗人继出,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
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馀子所及也。
韦应物占诗胜律诗,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
张籍王建诗格极相似,李益古、律诗相称,然皆非应物之比也。
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蔡宽夫诗话》
苏州诗律深妙,白乐天辈固皆尊称之,而行事略不见唐史为可恨。
以其诗语观之,其人物亦当高胜不凡。
《蔡百衲诗评》
韦苏州诗如浑金璞玉,不假雕琢成妍,唐人有不能到。
至其过处,大似村寺高僧,奈时有野态。
《陵阳室中语》
韦苏州……诗清深妙丽,虽唐诗人之盛,亦少其比。
《童蒙诗训》
徐师川言:人言苏州诗,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言苏州诗。
李、杜以来,古人诗法尽废,惟苏州六朝风致,最为流丽。
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
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
虽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无优劣。
以标韵观之,右丞远不逮苏州,至于词不迫切而味甚长,虽苏州亦所不及也。
诗律自沈、宋以后,日益靡曼,锼章刻句,揣合浮切,虽音韵婉谐,属对丽密,而娴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之诗驰骤建安以还,得其风格云。
《清邃阁论诗》
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问比陶如何?曰:陶却是有力,但语健而意闲。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却有为而不能者也,又好名;韦则自在,其诗直有做不着处便倒塌了底。
《清邃阁论诗》
韦苏州诗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
《臞翁诗评》
韦苏州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
韦诗律深妙,流出肝肺,非学力所可到也。
《王孟诗评》
韦应物居官自愧,闵闵有恤人之心,其诗如深山采药,饮泉坐石,日晏忘归。
孟浩然如访梅问,偏入幽寺。
二人意趣相似,然入处不同。
韦诗润者如石;孟诗如雪,里淡无彩色,不免有轻盈之意。
韦苏州一二语,高处有山泉极品之味。
《唐诗品》
苏州诗气象清华,同端闲雅,其源出于靖节,而深沉顿郁,又曹、谢之变也。
唐人作古调,虽各有门户,要之律体方精,弥多附寄,而专业之流鲜矣。
苏州独骋长辔,大窥曩代,而又去其拘挛补衲之病,盖一大家也。
当时词流秾郁、感荡成波,其视苏州淡泊无文,未淹高听,而大羹幺味,足配元英
虽不足以嬉春弄物,要之心灵跨俗,自致上列,不与浊此争长矣。
左司性情闲远,最近风雅,其恬淡之趣,不减陶靖节
唐人中,五言古诗有陶、谢遗韵者,独左司一人。
苏州五言古优入盛唐,近体婉约有致,然自适大历声口,与王、孟稍有不同。
钟云:韦苏州等诗,胸中腕中,皆先有一段真至深永之趣,落笔肖然清妙,非专以浅淡拟陶者。
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不知节诗也。
谭云:总是“清”之一字,要有来历、不读书不深思人。
侥幸假借不得。
诗之所贵者,色与韵而已矣。
韦苏州诗,有色有韵,吐秀含芳,不必渊明之深情,康乐灵悟,而已自佳矣。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将韦诗陈对其间,自觉形神无间。
《诗源辨体》
唐人五言古气象宏远,惟韦应物柳子厚
其源出于渊明,以萧散冲淡为主。
然要其归,乃唐体之小偏,亦犹孔门视伯夷也。
《诗源辨体》
韦、五言古,犹摩诘五言绝,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
《诗源辨体》
应物之诗,较子厚虽精密弗如,然其句亦自有法,故其五言古短篇仄韵最工;七言古既多矫逸,而劲峭独出。
乃知二公是由工入微,非若渊明平淡出于自然也。
《诗源辨体》
东坡云:“柳子厚诗在渊明下、韦苏州上”。
朱子云:“韦苏州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
”愚按:韦、虽由工入微,然应物入微而不见工,子厚虽入微,而经纬绵密,其功自见。
故白唐人而论,是胜韦;由渊明而论,是韦胜
《诗源辨体》
六朝五言,谢灵运俳偶雕刻,正非流丽。
玄晖虽稍见流丽,而声渐入律,语渐绮靡,遂成杂体,若应物,萧散冲淡,较六朝更自迥别。
《诗源辨体》
应物五七言律绝,萧散冲淡。
与五言古相类,然所称则在占也。
《同上》
韦于五言古,汉晋之大宗也。
俯视诸子,要当以儿孙畜之,不足以充其衙官之位。
其安顿位置,有所吝留,有所挥斥。
其吝留者必流俗之挥斥,其挥斥者必流俗之吝留,岂其以摆脱自异哉!
吟咏家唯于此千锻百炼,如《考工记》所称五气俱尽、金锡融浃者,方可望作者肩背。
《唐律消夏录》
唐诗之修闲澄澹,韦公为独至。
五言古律二体。
读之每令人作登仙入佛想。
《载酒园诗话又编》
韦诗皆以平心静气出之,故多近于有道之言。
《载酒园诗话又编》
韦诗诚佳,但观刘须溪细评,亦太钻皮出羽。
唯云“韦诗润者如石,孟诗如雪,虽淡无釆色,不免有轻盈之意”,比喻尚好。
至谓二人意趣相似,则又不然。
“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自是隐士高尚之言。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自是循吏倦还之语。
原不同床,何论各梦!
宋人又多以韦、并称,余细观其诗,亦甚相悬。
韦无造作之烦,极锻炼之力。
韦真有旷达之怀,终带排遣之意。
诗为心声,自不可强。
东坡谓“泖州诗,在彭泽下,韦苏州上。
”此言误矣。
余更其语曰:韦诗在彭泽下,柳柳州上。
余昔在扬州作论诗绝句,有云:“风怀澄澹推韦柳,佳处多从五字求。
解识无声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苏州
”又常谓:陶如佛语,韦如菩萨语,王右丞如祖师语也。
《唐音审体》
昔人谓韦与王、孟鼎立为三,以其皆近陶体也,冯复京曰:韦公本有六朝浓丽之意,而澄之为唐调,突过唐人之上。
《剑溪说诗又编》
韦诗不唯古澹,兼以静胜。古澹可儿,静非澄怀观道不可能也。
《剑溪说诗又编》
诗中有画,不若诗中有人。
左司高于右丞以此。
《四库全书总目》
其诗七言不如五言,近体不如古体,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
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但以为步趋柴桑,未为得实。
如“乔木生夏凉,流云叶华月”,陶诗安有是格耶?
王孟诸公,虽极超诣,然其妙处,似犹可得以言语形容之。
独至韦苏州,则其奇妙全在淡处,实无迹可求。
《岘佣说诗》
后人学陶,以韦公为最深,盖其襟怀澄澹,有以契之也。
其源出于渊明,在当时已定论,唯其志洁神疏,故能淡言造古。
《拟古》十二篇,虽未远迹陶公,亦得近裁白傅
乃如“画寝清香”、“郡斋夜雨”,琅然疏秀,有杂仙心。
至若“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亦复自然作妙,不假雕饰之功。
唯气格未遒,视古微疑涣散。
《诗学渊源》
其诗闲淡简远,人比之陶潜,虽或过当,而其《拟古》之作,寝几于《十九首》;效陶一体,亦极冲淡之怀,但微嫌着迹耳,着迹则近于刻画矣。
然当此之时,高古旷达,殊无出其右者。
《诗境浅说》
五律中有高唱入云,风华掩映,而见意不多者,韦诗其上选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坚中唐 741 — 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799 【介绍】: 宗室。
名条,后以字行。
李齐物子。
以门荫入仕。
宣城,兴修水利,时称善政
代宗大历中,佐鄜坊幕府
府罢,迁昭陵台令
坐事贬建安
德宗贞元初,迁蕲州长史
泉州刺史,入为宗正丞
九年,授果州刺史
时传女道士谢自然升仙,表闻之。
以课最擢司农少卿,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德宗兴元元年,为兵马使,从李晟收复京师
旋率军至宝鸡清道,迎德宗归
贞元三年,自凤翔陇右元帅副兵马使,拜福建观察使
四年,因苦役军士而致兵乱,为叛兵所逐,奔建州
诏贬涪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百药隋末唐初 565 — 6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648 【介绍】: 定州安平人字重规
李德林子。
幼多病,祖母以百药名之。
七岁能属文,号奇童
隋时太子舍人东宫学士,后归唐。
受谮,流泾州
太宗重其才名,召拜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诏修定《五礼》、律令,撰《齐书》。
累官至宗正卿,爵为子。
百药以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莫不宗仰。
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
卒谥康
所撰《齐书》行于时。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65—648 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
内史安平公李德林之子。
幼年多病,故以“百药”为名。
七岁解属文,号“奇童”。
隋开皇初,授东宫通事舍人,迁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
后袭父爵,进礼部员外郎
炀帝即位
因忤旨贬为桂州司马,废还乡里。
后又授建安郡
入唐,为泾州司户
太宗贞观元年(627),召为中书舍人
二年,迁礼部侍郎
四年,授太子右庶子
十年,以撰《北齐书》成,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
后数年自请致仕,以诗酒自适。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隋书·李德林》附、《大唐新语》卷八。
百药才行显世,好奖荐后进。
太宗时代著名诗人,藻思沉郁,尤长五言。
现存诗作,以应制奉和诗居多,以咏怀古迹诗称佳,代表作为《郢城怀古》、《晚秋登古城》。
原有集30卷,已佚。
后人辑为《李百药集》1卷。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内史李德林子。
七岁能属文。
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辄谢病去。
召袭父爵,署礼部员外郎
炀帝即位,废还乡里。
太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大子左、右庶子散骑常侍宗正卿
有《李百药集》三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百药字重规
内史德林子。
开皇时袭爵安平公
武德中泾州司户
太宗朝累官宗正卿
贞观二十二年卒。
年八十四。
谥曰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卢照邻《南阳公集序》
李长于五言,下笔无滞。
《大唐新语》
李百药德林之子,才行相继,海内名流莫不宗仰。
藻思沉蔚,尤工五言。
太宗常制《帝京篇》,命其和作,叹其精妙,手诏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
”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穿地筑山,以诗酒自适,尽平生之志。
安平藻思沉郁,尤长五言,如“柳色迎三月梅花隔二年”,含巧于硕,才壮意新,真不虚人主品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景俭中唐 ? — 8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后裔,字宽中
李瑀孙。
德宗贞元进士
博闻强记,王叔文等以为可比管仲诸葛亮
历为监察御史忠州刺史澧州刺史谏议大夫建州刺史漳州刺史等,终少府少监
景俭性矜诞,使酒纵气,屡语侵宰相,故连遭贬谪,湮阨不得志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宽中一字致用排行六,李唐宗室。
德宗贞元十五年(799)进士第
王叔文等交善,二十年叔文专权,景俭居丧东都,故后未及累。
历佐东都、晋绛幕。
宪宗元和二年(807)监察御史三年江陵户曹
累迁忠州刺史十五年仓部员外郎,迁谏议大夫,寻贬建州刺史
穆宗长庆元年(821)复为谏议大夫十二月以醉酒忤丞相,贬漳州刺史
二年追还为少府少监分司东都,未久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元稹白居易过从唱酬甚密。
全唐诗》存联句1首。
景俭
宪宗朝官侍御史
大中时累迁御史大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位中唐 762 — 8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818 【介绍】: 宗室后裔。
李廙子。
明经及第,授同州参军
入佐金吾卫
顺宗永贞中,为湖南都团练判官,进殿中侍御史
宪宗元和初,历浙东、浙西团练副使,转侍御史
、信二州刺史
好神仙黄白术,为部下所告,贬建州司马
泉州刺史
会乌浒蛮杀郡吏,诏以邕管经略招讨使
因服丹药,暴疾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长源中唐 763 — 7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9 【介绍】: 苏州吴人字泳之
陆馀庆孙。
始在薛嵩幕府,常从容规切。
、信二州刺史
韩滉兼领江淮转运使时,充副使
入迁都官郎中,改万年令,出为汝州刺史
德宗贞元十二年,授宣武行军司马,决断汴州政事。
知留后事,遇军乱被害。
工诗,与孟郊交厚。
有《唐春秋》、《辨疑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0 字泳之排行十二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
安史之乱中陷河北贼中。
代宗广德元年大历八年(763—773)间为昭义节度使薛嵩从事
德宗建中初建州刺史,改信州刺史
贞元二年(786)江淮转运副使,罢为都官郎中,改万年令。
五年汝州刺史十二年宣武行军司马
十五年二月知留后事,为乱军所杀。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长源工诗文,善书。
孟郊唱酬,甚密。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4句。
长源字泳之
吴人
汝州剌史。
贞元十二年检校礼部尚书
宣武行军司马
以峻法绳下。
节度使董晋卒。
长源知留后。
为兵士所杀。
尚书左仆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建中唐 767 — 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7—约831后 【介绍】: 颍川人字仲初
门第衰微,早岁寓居魏州
宪宗元和中初仕为昭应县
太府寺丞太常寺丞秘书丞
文宗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故世称王司马
工乐府,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又有宫词百首,尤传诵人口。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32? 字仲初排行六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出身寒微。
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及《唐才子传》卷四等均谓其大历十年(775)进士第,非是。
据其诗文考知,平生未尝中进士
早年从军幽州
元和年间,官昭应县渭南太府丞
穆宗长庆初,由太常寺丞秘书丞
后官陕州司马
晚年退居咸阳原上,境况贫困。
又曾出任光州刺史
(贾岛有《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或云即此王建,或云乃另一人。
)约卒于文宗大和年间
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四、《唐才子传》卷四等。
今人谭优学有《王建行年考》,迟乃鹏有《王建年谱》。
王建长乐府歌诗,与张籍齐名,题材风格亦颇相似,时称“张王乐府”。
平生奔走南北,故作诗多取材于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用以针砭时弊,揭露现实。
且用语简括,情思显豁,描写细致,语意含蓄,前承杜甫,后启元白
清人王士禛以之与元稹白居易张籍并称,云:“草堂乐府擅惊奇,杜老衰时托兴微。
元白张王皆古意,不曾辛苦学妃豨。
”(《渔洋精华录》卷五《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九)清人沈德潜则称张王乐府“心思之巧,辞句之隽,最易启人聪颖”(《唐诗别裁》卷八)。
王建又有《宫词》百首,以大型组诗铺叙帝王宫禁之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后代效之者颇多,如蜀之花蕊夫人、宋之王圭等。
诗集今通行者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王建诗集》。
全唐诗》存王建诗6卷,《全唐诗续拾》补王建诗2首。
唐诗汇评
王建(约766-?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贞元初,往山东求学,与张籍同窗数年。
贞元后期,先后入幽州岭南暮为从事
元和初,留寓荆州,后佐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
八年,为眧应丞。
入为太府寺丞
秘书郎,迁秘书丞
大和二年太常丞出为陕州司马
后卜居咸阳原上。
李益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姚合贾岛孟郊杨巨源等交往。
张籍皆擅长乐府,世称“张王乐府”。
有《王建集》八卷(或为十卷)行世,其中颇羼入他人作品。
全唐诗》编诗六卷。
词学图录
王建(约767-约830) 字仲初
颍川(今许昌)人。
有《王司马》,词存十首,以《调笑令》流传最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白居易《授王建秘书郎制》
诗人之作丽以则,为文近之矣,故其所著章句,往往在人口中,求之辈流,亦不易得。
唐人亦多为乐府,若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以此得名。
其述情叙怨,委曲周详,言尽意尽,更无馀味。
及其末也,或是诙谐,便使人发笑,此曾不足以宣讽怨之情,况欲使闻者感动而自戒乎?
甚者或谲怪,或俚俗,所谓恶诗也,亦何足道哉!
诗之作也,穷通之分可观:王建诗寒碎,故仁终不显。
张籍王建,乐府宫词皆杰出,所不能追逐李、杜者,气不胜耳。
唐人乐府,惟张籍王建古质。
王建以宫词名家。
以人而论,则有王建体。
大历后,……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张籍契厚,唱答尤多。
工为乐府歌行,格幽思远。
二公之体,同变时流。
性耽酒,放浪无拘。
《宫词》特妙前古。
……又于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官况之作,俱能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也。
《批点唐音》
王、张乐府体发人情,极于纤悉,无不至到,后人不及者正在此,不及前人者亦在此。
张籍王建略去葩藻,求取情实,渐入晚唐,又一变也。
王建七言稳得情事,兼带风味得佳。
《诗源辨体》
王建七言律,入录者仅得四五、其他句奇拗,遂为大变,宋人之法多出于此。
《诗源辨体》
七言律,王建尚奇而昧于正,尚意而略于辞。
《唐诗评选》
中唐诗至王建刘禹锡杜牧,一变十才子之陋,眉目乃始可辨。
《诗辩坻》
王建歌行,才思佻浅,便开《花间》一派,不待温、李诸公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仲初妙于不含蓄,亦自有晓钟残角之韵。
后人徒称其《宫词》百首,此如食熊啖股,何尝得其美处。
《载酒园诗话又编》
司马律不能伟,排律尤劣,故昔人谓其俗。
方回亦以为一体,列之为式,陋矣,
《古欢堂集杂著》
中唐刘梦得王仲初调响词炼,高华深稳。
《唐诗品汇删》
王建张籍外厌藻缋,内反精实。
王仲初长篇、小律,具有妙处,不可以宫词、乐府拘定其声价。
《唐七律隽》
张、王乐府妙绝一时,其精警处远出乐天微之之上。
元、白长庆篇虽滔滔不竭,然寸金丈铁,其间岂容无辩?
惟近体则卑率寒陋,俱非所长也。
其词之妙,则自在委曲深挚处,别有顿挫,如仅以就事直写观之,浅矣!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世之称仲初者,但知其七言古与《宫词》耳。
即张、王并列,亦止于乐府,若五七律则概不相许。
至谓司马律不能工,或病其俗。
……俗情入诗,直寻天妙,固是风雅之本。
世唯认错“俗”字,并“雅”亦失之,而所谓不俗者,乃真俗矣。
仲初律诗,实与司业合调,第司业妙于清丽,司马偏于质厚,不无微分。
王建张籍以乐府名,然七律亦有人所不能及处。
诗唯乐府可贵,宫词已浮冗,律诗尤浅俚不入格。
其源出于汉代歌谣,能以俚语成章,而自然新妙。
七言由兹推广,自造新声。
宫词妙绝时人,后来所祖。
《诗学渊源》
思致委曲,韵语如流,情真意挚,体会不尽。
古诗体格乃属建安一派,不仅以乐府见胜也。
近体专尚气质,不工自工。
惟七绝、宫词,虽风神秀出,顾已非盛唐之旧矣,盖其取法太白而自有未至者也。
中唐诗人足冠冕一时者,亦惟顾况李益王建而已。
韩、、元、间当别论,张籍齐名,终属虚构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戴胄隋末唐初 ? — 6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3 【介绍】: 相州安阳人字玄胤
隋末入仕,王世充谋夺越王侗位,切谏不纳。
归唐,为秦王府士曹参军
太宗立,擢大理少卿
数犯颜执法,帝益重之。
历迁尚书左丞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主选事。
贞观四年参预朝政
帝将修复洛阳宫,谏止之。
卒谥忠
字元允
相州安阳人
隋大业末郑州长史
镇武牢。
太宗剋武牢得之。
引为秦府士曹参军
及即位。
兵部郎中
封武昌县男
贞观四年
太子左庶子参预朝政
进爵郡公
七年卒。
右仆射
追封道国公
谥曰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愈中唐 768 — 8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8—824 【介绍】: 河南河阳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韩介弟。
德宗贞元八年进士
幼孤,由嫂抚养。
及长,尽通《六经》、百家学。
工诗文,自成一家。
经其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董晋宣武,辟为巡官
汴军乱,依张建封,鲠言无所忌。
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
宪宗元和中,历迁国子博士中书舍人刑部侍郎
帝遣使迎佛骨入禁,上表极谏,贬潮州刺史,改袁州
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后以吏部侍郎京兆尹
卒谥文,世又称韩文公
有《昌黎先生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8—824 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后人因称“韩昌黎”。
晚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
韩愈幼孤,由兄嫂抚育成人
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第,三上吏部试无成,乃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职。
贞元十九年,因言关中旱灾,触权臣怒,贬阳山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伾王叔文执政韩愈持反对态度。
宪宗即位,量移江陵府法曹参军
宪宗元和元年(806),召拜国子博士
元和十二年裴度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次年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
穆宗长庆二年(822),以赴镇州宣慰王廷凑军有功,转任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
生平详见皇甫湜昌黎韩先生墓志铭》、李翱《韩公行状》及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多家,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为较完备。
有今人徐敏霞辑吕大防诸家年谱之《韩愈年谱》,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
韩愈唐代著名思想家及作家,一生以恢宏儒道、排斥佛老为己任,与柳宗元共倡古文。
宋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
韩愈之诗与孟郊齐名。
韩诗中多有反映现实、抨击时弊之作,如《丰陵行》、《华山女》等。
又有咏怀述志及表现生活琐事之作,如《秋怀》、《赠刘师服》等。
内容较广泛。
当时元稹等人论诗扬杜抑李,韩愈则兼崇之。
李白之奇情壮思,杜甫之千锤百炼,皆影响韩诗甚巨。
韩诗风格雄奇壮伟,光怪陆离,《南山》、《陆浑山火》等大篇尤呈此貌,司空图称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撑扶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
然韩诗并不专以奇险见长,清赵翼云:“昌黎自有本色,乃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
”(《瓯北诗话》卷三)其诗法之尤著称于世者乃“以文为诗”,即以古文之章法句式为诗(如《山石》、《八月十五夜张功曹》),且多议论(如《荐士》、《谢自然诗》),此于宋诗之散文化、议论化有极大影响。
后人之褒贬大多著眼于此,如宋沈括贬韩诗为“押韵之文耳”,“终不是诗”(见惠洪《冷斋夜话》卷二),金赵秉文则称“韩愈又以古文之浑浩溢而为诗,然后古今之变尽矣”(《与李天英书》)。
清叶燮论韩诗之历史地位曰:“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苏、、欧、苏、王、黄,皆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原诗》内篇)韩集通行者,有宋世䌽堂本《昌黎先生集》,诗文合编。
诗集注本有清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清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等,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尤能集前注之大成。
研究资料有今人吴文治韩愈资料汇编》,较完备。
全唐诗》存诗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2首。
唐诗汇评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今属河北)
贞元八年(792)进士第
后连辟为宣武董晋、徐泗张建封二幕节度推官
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因论事,贬阳山
顺宗即位,移江陵府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召为国子博士
旋分教东都。
河南令,召为职方员外郎,复为国子博士分司
后历都官员外郎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知制语、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等职。
十二年彰义军节度使裴度行军司马,淮西平,迁刑部侍郎
十四年,因上书谏迎佛骨获罪,贬潮州刺史
量移袁州
穆宗即位,征为国子祭酒
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
卒,谥文
世称韩文公又称韩昌黎韩吏部
在古文、诗歌的理论和创作上都有重大成就,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门人李汉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
今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并《外集》行世。
全唐诗》编诗十卷。
字退之
邓州南阳人
贞元八年进士
宪宗朝累官刑部侍郎
潮州刺史
袁州
徵为国子祭酒
京兆尹御史大夫
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卒。
年五十七。
礼部尚书
谥曰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大地之间,物状奇变,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馀事作诗人”也。
然其资谈笑,助谐谑,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
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傍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是也。
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
余尝与圣俞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
苏轼《评韩柳诗》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
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
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
《蔡宽夫诗话》
退之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
沈存中吕惠卿吉甫、正存正仲、李常公择,治平中在馆中夜谈诗。
存中曰:“退之,押韵之文耳,里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
吉甫曰:“诗正当如是。
吾谓诗人亦未有如退之者。
”正仲是存中,公择足吉甫,于是四人者相交攻,久不决。
……予尝熟味退之,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老杜之上。
如《符读书城南》诗“少氏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又“脑脂盖眼卧壮士,大招挂壁何由弯”,诗自然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韩退之诗,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臂之樊候冠佩,微露粗疏。
韩退之诗,爱憎相半。
爱者以为虽杜子美亦不及,不爱者以为退之于诗本无所得。
……退之大抵才气有馀,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
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
苏黄门子由有云:唐人诗当推韩、杜,韩诗豪,杜诗雄,然杜之雄亦可以兼韩之豪也。
此论得之。
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出。
子美笃于忠义,深于经术,故其诗雄时正;李太白喜任侠,喜神仙,故其诗豪而逸;退之文章侍从,故其诗文有廊庙气。
退之正可与太白为故,然二豪不并立,当屈退之第三。
今观昌黎之博大而文,鼓吹六经,搜罗百氏,其诗聘驾气势,崭绝崛强,若掀雷决电,千夫万骑,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而莫能止者。
又《秋怀》数首及《暮行河堤上》等篇,风骨颇逮建安,但新声不类,此正中之变也。
钟云:唐文奇碎,而退之舂融,志在挽回。
唐诗淹雅,而退之艰奥,意专出脱。
诗文出一手,彼此犹不相袭,真持世特识也。
至其乐府,讽刺寄托,深婉忠厚,真正风雅。
读《猗兰》、《拘幽》等篇可见。
韩公挺负诗力,所少韵致,出处既掉运不灵,更以储才独富,故犯恶韵斗奇,不加栋择,遂致丛杂难观,得妙笔汰用,瑰宝自出。
第以为类押韵之文者过。
《诗源辨体》
唐人之诗,皆由于悟入,得于造诣。
退之五七言古,虽奇险豪纵,快心露骨,实自才力强大得之,固不假悟入,亦不假造诣也。
然详而论之,五言最工,而七言稍逊。
《诗源辨体》
退之五七言古,字句奇险,皆有所本,然引用妥帖,殊无扭捏牵率之态。
其论孟郊诗云:“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盖自况也。
《诗源辨体》
退之五七言律,篇什甚少,入录者虽近中晚,而无怪僻之调;七言“三百六旬”一篇,则近宋人。
排律咏物诸篇,偶对工巧,摹写细碎,尽失本相,兹并不录。
《楚天樵话》
昌黎诗笔恢张时不遗贾岛孟郊,故人皆山斗仰之。
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苏、、欧、苏、王、黄,皆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而俗儒且谓诗大变汉、魏,大变盛唐,格格而不许,何异居蚯蚓之穴,习闻其长鸣,听洪钟之响而怪之,窃窃然议之也。
韩愈之一篇一句,无处不可见其骨相棱嶒,俯视一切,进则不能容于朝,退又不肯独善于野,疾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杜甫之诗,独冠今古。
此外上下千馀年,作者代有,惟韩愈苏轼,其才力能与抗衡,鼎立为三。
韩诗无一字犹人,如太华削成,不可攀跻。
若俗儒论之,摘其杜撰,十且五六,辄摇唇鼓舌矣。
《唐音审体》
唐自李杜崛起,尽翻六朝窠臼,文章能事已尽,无可变化矣。
昌黎生其后,乃尽废前人之法,而创为奇辟拙拗之语,遂开千古未有之面目。
昌黎豪杰自命,欲以学间才力跨越李、杜之上,然恢张处多,变化处少,力有涂而巧不足也。
独四言大篇,如《元和圣德》、《平淮西碑》之类,义山所谓句奇语重、点窜涂改者,虽司马长卿亦当敛手。
《唐诗别裁》
善使才音当留其不尽,昌黎诗不免好尽。
要之,意归于正,规模宏阔,骨格整顿,原本雅颂,而不规规于风人也。
品为大家,谁曰不宜?
韩昌黎学力正大,俯视群蒙;匡君之心,一饭不忘;救时之念,一刻不懈;惟是疾恶太严,进不获用,而爱才若渴,退不独善,尝谓直接孔孟薪传,信不诬也。
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
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
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
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
昌黎注意所在也。
然奇险处亦自有得失。
少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则专以此求胜,故时见斧凿痕迹。
有心与无心,异也。
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
昌黎亦不自知,后人平心读之自见。
若徒以奇险求昌黎,转失之矣。
昌黎诗中律诗最少,五律尚有长篇及与同人唱和之作,七律则全集仅十二首,盖才力雄厚,惟古诗足以恣其驰骤。
一束于格式声病,即难展其所长,故不肯多作。
然五律中如《咏月》、《咏雪》诸诗,极体物之工,措词之雅;七律更无一不完善稳妥,与古诗之奇崛判若两手,则又极随物赋形、不拘一格之能事。
马允刚《唐诗正声》
韩昌黎在唐之中叶,不屑趋时,独追踪李杜。
今其诗五七言古,直逼少陵,余体亦皆硬笔屈盘,力大气雄,而用意一归于正,得雅颂之遗,有典诰之质,非同时柳子厚刘梦得所能及,鼎足李杜,非过论也。
韩公当知其“如潮”处,非但义理层见叠出,其笔势涌出,读之拦不住,望之不可极,测之来去无端涯,不可穷,不可竭。
当思其肠胃绕万象,精神驱五岳,奇崛战斗鬼神,而又无不文从字顺,各识其职,所谓“妥贴力排奡”也。
韩公诗,文体多,而造境造言,精神兀傲,气韵沈酣,笔势弛骤,波澜老成,意象旷达,句字奇警,独步千古,与元气侔。
韩公笔力强,造语奇,取境阔,蓄势远,用法变化而深严,横跨古今,奄有百家,但间有长语漫势,伤多成习气。
韩诗无一句犹人,又恢张处多,顿挫处多。韩诗虽纵横变化不逮李杜,而规摩堂庑,弥见阔大。
《诗比兴笺》
昌黎以文为诗者,此不知韩者也。
昌黎无近文之诗者,此不知诗者也。
谢自然》、送灵惠,则《原道》之支澜;《荐孟郊》、《调张籍》,乃谭诗之标帜。
以此属词,不如作论。
世迷珠椟,俗駴骆驼。
语以周情孔思之篇,翻同《折杨》、《皇荂》之笑。
岂知排比铺陈,乃少陵之赋玞;联句效体,宁吏部之《韶濩》?
以此而议其诗,亦将以谀墓而概其文乎?
当知昌黎不特约六经以为文,亦直约风骚以成诗。
《艺概》
诗文一源。
昌黎诗有正有奇,正者所谓“约六经之旨而成文”,奇者即所谓“时有感激怨怼奇怪之辞”。
《艺概》
昌黎诗陈言务去,故有倚天拔地之意。
《艺概》
昌黎七古出于《招隐士》,当于意思刻画、音节遒劲处求之。
使第谓出于《桕梁》,犹未之尽。
《艺概》
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然此但宜施之古体,若用之近体则不受矣。
是以言各有当也。
《岘佣说诗》
退之五古,横空硬语,妥帖排奡,开张处过于少陵,而变化不及。
中唐以后,渐近薄弱,得退之而中兴。
《岘佣说诗》
韩孟联句,字字生造,为古来所未有,学者不可不穷其变。
《岘佣说诗》
七古盛唐以后,继少陵而霸者,唯有韩公
韩公七古,殊有雄强奇杰之气,微嫌少变化耳。
《岘佣说诗》
少陵七古,多用对偶;退之七古,多用单行。
退之笔力雄劲,单行亦不嫌弱,终觉钤刺处太少。
《岘佣说诗》
少陵七古,间用比兴;退之则纯是赋。
其源出于陆士衡,而隳其体貌。
盘空硬语,抉奥险词,雅音璆然,独造雄占。
郊、岛、卢同,相与并作。
五言长篇,嫌见排比之迹耳。
《诗学渊源》
其诗格律严密,精于古韵。
全集所载,《琴操》最佳。
古诗硬语盘空,奇崛可喜,唯以才气自雄,排阖过甚,转觉为累,又善押强韵,故时伤于粗险。
诗至汉魏以降,属文叙事,或取一端,以简为资,颇不尚奇。
盛唐诸人开拓意境,始为铺张,然亦略工点缀,未以此为能事也。
而务其极,虚实互用,类以文法为诗,反复驰骋,以多为胜,篇什过长,辞旨繁冗,或失之粗率。
其律诗典雅,则仍大历之旧,较之古诗,而目全非矣。
绝句以五言为胜,七言质实,故少风致,综其敝则务在必胜,故时有过火语。
令人莫耐。
潼关》之作,格尤凡下。
赵宋诗人,每宗师之,取法乎中,则斯下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隐峰中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邓建州邵武县(今福建邵武)人。
生卒年不详。
宗僧侣,约生活于中唐
尝谒马祖道一、石头希迁,与南泉普愿论道,终为马祖法嗣。
后至五台山金刚窟前示灭。
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卷二一、《景德传灯录》卷八均有传。
诸书录存其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邓
建之邵武人
姿性若狂。
騃而刚毅。
有执不可或挠。
既纳具。
初见马祖未有所得。
再往石头亦不契。
终嗣马祖
则其所得可知矣。
在石头时。
问云。
如何得合道去。
头云。
我亦不合道。
云。
毕竟如何。
头云。
汝不合道来。
得多少时耶。
无语。
一日石头刬草次。
叉手傍立。
头掷刬子。
前。
刬一株草。
云。
和尚只刬得者个。
不刬得那个。
头提起刬子。
接得乃作刬势。
头云。
汝只刬得那个。
不刬得者个。
云。
者里是甚么所在。
说者个那个。
一日推土车次。
祖展足坐路上。
云。
请师收足。
祖云。
已展不缩。
云。
已进不退。
乃推车过。
祖归法堂。
手执斧子云
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
便出于祖前引颈。
祖乃置斧子。
南泉
与众僧参次。
泉指净瓶云。
铜瓶是境。
不得动著境。
老僧
将瓶中水来。
便拈净瓶于泉面前泻水云。
何曾动著。
泉便休。
沩山
上座头。
解放衣钵。
沩山闻到。
先具威仪。
下堂看师叔
见山来。
便作睡势。
山归方丈。
发去。
少间山问侍者
师叔在否。
者云已去也。
山云。
去时有什么言语。
者云无言语。
山云莫道无语。
其声如雷。
元和中五台
道出淮西
吴元济方以蔡城。
抗王师。
久相持未决胜负。
云我知所以息其暴厉者。
乃掷锡空际。
飞步过之。
两军之士。
皆仰望叹服。
慈让之心。
油然以生。
善恶逆顺之理顿判。
元济之缚。
蔡城之破。
诚不待李愬之谋也。
遍阅灵迹。
乃复倒植于金刚窟中。
以示灭焉。
观其履天戴地。
衣裾裤褶。
无所垂褪。
而肢体不露。
众欲舁举。
则坚莫之动。
后其女弟之为尼者至。
而咄之曰。
兄生慢法律。
死犹惑乱世俗耶。
徐抵之仆。
噫异矣。
遂阇维。
塔舍利其地。
释隐峰
俗姓邓氏
建州邵武人也。
稚岁憨狂不侚父母之命。
出家纳法后往观方。
池阳南泉禅师令取澡罐。
提举相应为愿公所许焉。
终认嗣马禅师耳。
元和中言游五台山
路出淮西
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
曰。
我去解其杀戮。
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
介两军阵过。
战士各观僧飞腾。
不觉抽戈匣刃焉。
既而游遍灵迹。
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
亭亭然其直如植。
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
屹定如山并力不动。
远近瞻睹惊叹希奇。
有妹为尼。
五台瞋目咄之曰。
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
死且荧惑于人。
时众已知。
妹虽骨肉岂敢携贰。
请从恒度
以手轻攘偾然而仆。
遂荼毗之收舍利入塔。
号邓隐峰
遗一颂云。
独弦琴子为君弹。
松柏长青不怯寒。
金矿相和性自别。
任向君前试取看。
系曰。
僵尸累足于事一同。
立逝坐亡为修三昧。
此者头支厚载履蹈青冥。
逆恒理以难知谅。
是人而不测若斯倒置。
振古一人。
其妹尼之攘也若屈平为女𡡓之骂焉。
如幻之功善权大矣。
或曰。
淮西之役唐书胡弗载隐峰飞锡解阵邪。
通曰。
小说所传或得其实。
是故春秋一经。
五家作传可得同乎。
汉州开化寺释亡名
先因入寺见瑞应交现。
遂誓舍身剋苦为期。
忽于殿中焚香次。
俄睹地屋皆为琉璃色。
有菩萨乘五色云。
下庭中曰。
汝极坚至必当得道。
吾求證汝。
亡名叩头礼拜。
斯须不见。
寺僧至云。
学院内皆变琉璃色。
叹嗟不已。
其僧复勤节行焉。
邓州僧亡名
年且衰朽游行穰邓州间。
日食二雉鸠。
僧俗共非之。
老僧终无避回。
尝馔羞之次有贫士求餐。
分其二足与之食。
食讫老僧盥漱双鸠从口而出。
一则能行。
一则匍匐在地贫士惊怪亦吐其饭其鸠二足复全。
僧实不食此禽。
自尔众人崇重号曰南阳雉鸠和尚也。
有叹之曰。
青城山阇黎饮酒啖肴。
然后吐出鸡羊肉。
皆化作本形。
飞鸣而入坑穴中同也。
释隐峰
俗姓邓氏
建州邵武人也。
稚岁憨狂不徇父母之命。
出家纳法。
元和中言游五台山
路出淮西
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
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
曰。
我去解其杀戮。
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
介两军阵过。
战士各观僧飞腾。
不觉抽戈匣刃焉。
既而游遍灵迹。
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
亭亭然其直如植。
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
屹定如山并力不动。
远近瞻睹惊叹希奇。
有妹为尼。
五台嗔目咄之曰。
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
死且荧惑于人。
时众已知。
妹虽骨肉岂敢携贰。
请从恒度
以手轻攘偾然而倒。
遂茶毗之收舍利入塔。
号邓隐峰
遗一颂云。
独弦琴子为君弹。
松柏长青不怯寒。
金矿相和性自别。
任向君前试取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叶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高祖武德中建州刺史
曾献练布于朝,帝以劳民不受。
武遇作乱,婴城捍之。
城陷,不屈死。
建州人立庙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祜唐 791 — 8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误作
清河人,一说南阳人字承吉
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曾谒白居易
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一说为元稹所抑。
遂至淮南
会昌中杜牧游。
性耿介不容物,数受召幕府,辄自劾去。
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终。
卒于宣宗大中年间,年约六十余。
以宫词著名。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2?—852以后 一作张祐
桂苑丛谈》言子为冬瓜堰官,张曰:“冬瓜合出子(瓠子)。
”知作“”字为是。
字承吉
排行三
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籍贯南阳(今属河南),晚年居丹阳(今属江苏)
以布衣终身。
虽“屡蒙方镇论荐”,却未沾朝廷寸禄。
长年浪迹江湖,或为外府从事,或为大僚幕宾。
所历之地极广,北至塞北,南极岭南,西至襄汉、马嵬,东极于海,均有诗篇可考。
自云“颠狂遍九州”。
陆龟蒙“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一〇《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
唐诗纪事》卷五二作“皮日休云”,误。
下引同)。
故一生蹭蹬。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云溪友议》等。
谭优学有《张祜行年考》。
诗之佳者首推宫词,委婉多讽,艺术造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
次则体物图貌,描绘山水,题咏名寺之作,诚如陆龟蒙所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
”其边塞诗数量虽少而质量却高,能嗣高、岑遗响。
其投献大僚诸作,类皆五言长律,颇见工力,按之皆与史合,有少陵之遗风。
诗无僻字僻典,无诡怪陆离之状,纯熟工整,流转自然。
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习见,而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浅易庸俗。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蜀刻《张承吉文集》10卷,最称完备。
全唐诗》存诗2卷,遗漏甚多。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55首,断句8,题1则。
唐诗汇评
张祜(约791-约852),字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清河(今属河北)人。
初寓居苏州
元和长庆中,漫游大河南北及江南各地。
尝以诗投谒节帅李愿李愬田弘正、名公韩愈裴度等,求汲引。
长庆末,赴杭州取解,受抑。
大和五年令狐楚表荐之,至京献诗三百首,无成而归。
会昌五年,往谒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为相得。
会昌末大中初,经州北游河阳滑州等地。
丹阳,卒。
工诗,元和中,即以宫体小诗得名。
同辈及后辈诗人令狐楚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均极钦重。
有《张承吉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二卷,遗佚甚多。
词学图录
张祜(约785-849?
),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
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集十卷,其《题金陵渡》、《宫词二首》颇传诵。
有《胡渭州》等词。
全唐诗补逸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
元和中作宫体小诗,情词艳发,稍流轻薄。
晚岁乃窥建安风格,短章大篇,往往间出,谏讽怨谲,颇深寄意,为时所称,皮日休陆龟蒙尤重之。
大中中卒于丹阳
补诗四卷。
(按《全唐诗》卷五百十及卷五百十一编张祜诗二卷,又卷八百七十收谐谑诗二首,其中《戏颜郎中骑猎诗》一首已见正卷,盖复出,又卷八百八十三补遗卷有诗五首。
本编所辑四卷,均所未及。
今从北京图书馆藏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永乐大典》、韦庄《又玄集》、《太平广记》引唐康骈剧谈录》、冯翊子《桂苑丛谈》等书录出之。
,诸书或有作佑者,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
元和中作宫体诗,词曲艳发,当时轻薄之流重其才,合噪得誉。
及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诵乐府录,知作者本意,讲讽怨谲,时与六义相左右,此为才之最也。
……在元、白时,其誉不甚持重。
杜牧之池州且老矣,诗益高,名益重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入室三人:张祜羊士谔元稹
张祜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文公所知。
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表进。
献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机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云云。
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清宣付中书门下
京师,方属元江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以诗自悼,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张祜素藉诗名,凡知己者皆当世英儒。
杜牧之云:“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有《华清宫》诗,为世所称。
张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信知僧房佛寺赖其诗以标榜者多矣。
张祜诗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扬州”及“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冈好墓田”之句,其放浪如此,然五言如“断桥荒藓”、“空院落花”之语,林和靖有“妙入神”之褒。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张祜乐府,时有美丽。
《唐诗品》
处士诗长干模写,不离本色,故览物品游,往往超绝,可谓五言之匠也。
其宫体小诗,声唱流美,颇谐音调。
中唐以后诗人,如处士者裁思精利,安可多得?
龟蒙序略,谓之稍窥建安风格,则泯乎未之有见。
张承吉五言律诗,善题目佳境,不可刊置他处。
当吋以乐府得名,未是定论。
《诗源辨体》
张祜元和中作宫体七言绝三十馀首,多道天宝宫中事,入录者较王建工丽稍逊,而宽裕胜之。
其外数篇,声调亦高。
张祜绝句,每如鲜葩飐滟,焰水泊浮,不特“故国三千里”一章见称于小杜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祜喜咏天宝遗事,合者亦自婉绝可思。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承吉作宫词绝句,韵味风情不下王仲初;乐府长歌,亦各成格调。
独五言近体,刻入处太通阆仙,或亦私淑贾氏者也。
断为及门一人。
《唐七律隽》
承言初不遇于乐天,后见抑于微之,独见知于杜牧之,故牧之赠诗,有“睫在眼前犹不见”之句,盖讥元、白也
不详其源所出。
七言构体生新,劲过张、王而同其风味,琢词洗骨在东野长吉之间,“雁门思归”尤推高唱,五律蹇涩之中时生俊采,其雅琴之变曲,隐士之幽音乎?
《诗学渊源》
张祜……以宫词名,然别作亦有大历风格。
徐凝齐名,为元、白所重。
诗多绝句,其律诗已是晚唐多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正原唐 792 — 8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2—869 【介绍】: 唐僧。
宣州南陵人俗姓蔡
八岁出家于本州藉山寺。
宪宗元和十二年,至建州乾元寺受戒。
寻往浙东婺州,谒五泄灵默,得传心印。
后住福州龟山世称龟山和尚
喜作诗偈,流传颇广。
卒谥性空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2—869 俗姓蔡宣州南陵(今安徽南陵)人。
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出家于本州藉山寺,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建州乾元寺受具足戒。
往浙东婺州,契五泄灵默心印,为其法嗣。
后住福州龟山,世因谓之龟山和尚
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谥性空大师
祖堂集》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
二书及《淳熙三山》存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收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文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贝州武城人
太宗贞观中治书侍御史,迁亳州刺史,为政清简。
高宗永徽初,表献《太宗文皇帝颂》,拜户部侍郎
后出为建州刺史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
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
好自写书,笔不释手。
太宗贞观中,为持书侍御史,迁复州亳州刺史
高宗永徽元年(650),征拜户部侍郎
四年,出为建州刺史,有惠政,卒于官。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清河张氏墓志铭》。
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张文琮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文琮
贝州武城人
贞观中持书侍御史
三迁亳州刺史
永徽初徵拜户部侍郎
出为建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元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
元洪子。
敬宗宝历元年登制科。
文宗大和中,累官殿中侍御史
八年,召充翰林学士,加库部员外郎
九年,迁吏部郎中
后出为建州刺史,迁桂管观察使
武宗会昌五年,授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宣宗大中元年,追赴阙,中途除卫尉卿分司东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
敬宗宝历元年(825)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累官殿中侍御史
文宗大和八年(834)翰林学士
次年,加库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时,迁吏部郎中,拜右谏议大夫,出为桂管观察使,徙浙东观察使
宣宗大中元年(847)五月,内授卫尉卿分司东都
事迹散见李德裕《授元晦谏议大夫制》、《唐会要》卷七六、《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下》、《嘉泰会稽志》卷二。
能诗善文,与路单友善,有诗唱酬。
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2联。
饶州刺史淇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
自六世祖起迁居洛阳(今属河南)
文宗大和二年(828)殿中侍御史
大和末建州刺史
武宗会昌元年(841)衢州刺史
宣宗大中三年(849)前为曹州刺史六年安南都护
卒年不详。
事迹散见《唐会要》卷五四、《千唐志斋藏志》等。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远唐 ? — 8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蜀人
字求古,一作承古
太和进士
历忠、、江三州刺史
御史中丞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0? 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
文宗大和五年(831)进士第
司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杭州忠州岳州江州刺史御史中丞等职。
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七。
李商隐许浑温庭筠杜牧等诗人交游。
许浑以“赋似相如诗似陶”称之。
《郡阁雅谈》谓“李远体物缘情,皆尽臻妙”(《诗话总龟》卷四五引)。
又引卢尚书哭李诗云“洛下已传平子临川争写谢公诗”。
许浑齐名,当时号“赋”。
李远诗赋俱有佳作,而赋更为人称道。
今人李之亮有《李远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入1首。
唐诗汇评
李远,生卒年不详,字求古蜀(今四川)人,郡望陇西(今属甘肃)
大和五年(831),登进士第
开成中,为监察御史,佐福建幕。
入朝,会昌元年,为尚书司门外郎
大中十二年宰相令狐绹荐为杭州刺史
又曾任、忠、、江诸州刺史,终御史中丞
善棋工诗,情地闲雅,与杜牧友善。
有《李远诗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会昌九年官尚书司门员外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世谓“(许)浑诗(李)赋,不如不做”,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
《诗史》
许浑诗格清丽,然不干教化。
又有李远以赋名,伤于绮靡不涉道。
故当时号“赋”。
诗话总龟引《郡阁雅言》
李远体物缘情,皆为臻妙。
尝有《赠筝妓伍卿》诗云:“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五卿。
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
”《咏鸳鸯》云:“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共寸肠。”
少有大志,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
早历下邑,问名卓然。
李求古《赠写御史李长史》一篇,法律井井,不减开、宝时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宗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奉化人
俗姓冯
又称月僧
文宗开成中出家。
宣宗大中时再造明州国宁寺,以律僧预住持。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常与沙门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
有《岳林寺碑》及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冯奉化(今属浙江)人。
家傍月山而居,世称月僧
文宗开成间出家,熟于毗尼律戒。
武宗灭佛时,隐居奉化山间。
宣宗大中时,住持明州国宁寺。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
诗人方干曾赠其诗。
卒年80岁。
宋高僧》卷二七有传。
有诗集,收诗300余首,已佚。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明州阿育王寺志》收录宗亮诗4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冯氏
明州奉化人
开成中薙落。
隶州之国宁寺。
登戒。
学毗尼。
无遗行。
会昌之难。
遁居乡里之岩谷间。
大中再造国宁。
徵选名德二十八人。
与焉。
建州太守李频
为寺碑。
有曰。
律僧宗亮
禅僧全祐。
是也。
晚年益谢世事。
不出户者。
动经节序。
其往来若方于赠诗曰。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净剃心尘秖有师。
竟卒。
春秋八十。
平生与贯霜择梧不吟数十人。
皆秉清节。
结林下交。
岳林寺碑。
集诗三百许首。
并赞颂。
行世。
然锐心福敬二田。
且为江东罗隐
安乐孙合
所钦慕旨重。
四明才名志。
尤序其名于诸儒骏士之间。
其为文士先达所加仰。
如此。
释宗亮
姓冯氏
奉化人也。
家傍月山而居。
后称月僧焉。
开成中剃落纳法。
方事毗尼循于四仪。
且无遗行。
而云我生不辰。
会昌之难便隐家山深岩洞穴。
大中再造国宁寺。
徵选清高者隶名。
预住持。
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云。
于清心行不污者得二十八人以补其员。
广住持也。
律僧宗亮禅僧全祐而已。
国宁经藏载加缮写。
躬求正本选纸墨鸠聚嚫施。
建造三门藏院诸功德廊宇。
皆亮之力焉。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
处士方干赠诗云。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剃尽心华只有师。
终于本寺。
春秋八十。
恒与沙门贯霜栖悟不吟数十人。
皆秉执清奇好迭为文会。
结林下之交。
岳林寺碑。
诗集三百许首赞颂。
并行于代。
而于福敬二田锐心弥厚焉。
江东生罗隐追慕。
乐安孙合最加肯重。
四明郡才名志。
序诸儒骏士外。
独云释宗亮
多为文士先达仿仰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